来自2019年毕业生 Hazel (毕业于新加坡 HCIS 华中国际学校)
“IB的课程教会了我如何去合理的分配时间 ,做到该读书时读书 ,该放松的时候就好好放松 ,做到劳逸结合。与国内不同的是,IB课程不会一味地让你死读书 ,在这两年期间 ,我们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 ,明确自己的目标 ,知道自己以后想要什么。很感谢在新加坡学习的这三年时间 ,让我从原来的盲目到现在对目标的笃定 ,也学会管理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三年时间也让我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自我否定,只要我们往前走一步,再努力一点 ,你会发现终点离你其实不远。”
来自2020年毕业生 Jerry(毕业于新加坡SJII圣约瑟国际学校)
“我很庆幸自己有足够的天赋 ,我很庆幸自己有自己的性格 ,我很庆幸父亲有远见送我出国发 展 ,我很庆幸家庭有能力支持我在海外求学,我很庆幸能够在目前的人生里结识值得托付的朋友 ,我很庆幸能够在他们的陪伴下度过最困难的时光 ,我很庆幸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方向 ,我很庆幸当我醒悟时沼泽还没有将我完全吞噬 ,我很庆幸学校的老师没有在我表现不好的时候区别对待 ,我很庆幸母亲愿意在海外陪伴我们兄妹三人,我很庆幸在求学路上有志同 道合的伙伴,我很庆幸能被剑桥的教授认可 。”
来自2021年毕业生 Sophie(从成都到新加坡ISS国际学校过渡后,成功申请进入SJII圣约瑟国际学校)
“...在选择去SJII的时候,我也有过很多的心理斗争 ,因为在ISS ,我已经形成了一个舒适圈 , 而且我和老师和同学都相处得很好,如果去SJII ,就意味着我要舍弃这一切,重新去到一个 新的环境 ,经过了很多思考和挣扎之后,我还是决定去挑战一下自己。 我在SJII先读了一个 foundation课程和两年的ib。说实话,我在SJII的日子 ,其实过得并没有那么开心 ,因为在这 个学校里,很多都是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读的学生,从中途转来的同学并没有那么容易就能够融入他们,特别是作为英语第二语言的学生,这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SJII的起点与ISS的起点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学生都很优秀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会潜移默 化的影响我,无形中给我更多的学习动力。
...我很庆幸我自己能在最后一年慢慢地领悟并且 醒悟过来,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以及Jessica阿姨对我的帮助。这五年在新加坡的生活以及 学习都和我在国内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它让我见识到了事情的更多面,也让我体会了不 同的文化底蕴 ,这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感恩我的父母给予我这样的机会,让我 可以在一个相对开放和舒适的环境中,更自由地去探索真正的自我。”
来自2022年毕业生 Ruihang (毕业于新加坡ISS国际学校)
“这段学习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难忘的。IB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程,选择自己想要学 习的科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最 始选择科目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在玲琅满目的 选择中不断的做着抉择 ,但在与益玲阿姨进行讨论后我逐渐确定了自己今后学习的方向 ,也 选择了最为适合自己的科目。 正因如此 ,这两年的学习生涯对我来说还算顺利。在IBDP的日 子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得心应手 ,大量的新知识和生字生词令我非常煎熬 ,因此在term1和term2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我开始渐渐意识到IBDP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我的,在通 过和学校老师以及益玲阿姨的讨论后我决定在IBDC继续我的学习 ,虽然我很喜欢IBDP但适合永远比喜欢更重要。对比DP而言,DC的学习无疑轻松了不少 ,我们可以取消其中的一门两门课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其他课程上面。 除此之外 ,也可以比DP的学生少写一篇EE,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于EE的创作,即便我这篇EE不会为我增加任何分数。也许很多人会好奇 ,我为什么要去做一件得不到结果的事。 一方面是因为我已经 始了对于EE的写作不想 中途放弃 ,另一方面则是觉得完成EE会对我的大学生活起到很多的帮助, 因为对于大学来说,写长论文是家常便饭,如果我提前熟悉了种种流程在之后可能会轻松不少。所以虽然我 写的EE不会得到任何分数但我还是尽全力完成了它。
在之后的 日子中我 始把重心更多的放 在了我不擅长的科目上,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预习以及复习 ,阿姨,学校老师和补习老师们也在最大程度的支持帮助着我,在每天放学后我会去到补习中心补习我薄弱或了解不全面的知识点 ,也正因如此我的成绩相比之前在DP的时候进步了不少。在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如何走向成功总会固执的认为努力才是关键性问题,但是成功的关键性问题绝不仅仅 是努力还有选择。 正是因为父母 ,益玲阿姨和老师们不断的引领着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才有了今天的我。如今我也终于迎来了毕业,回首望去在这五年里,我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想起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朋友 ,离开老师,我鼻子还是会有些发酸。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对一直以来陪伴着我的父母,益玲阿姨和所有的老师和朋友们表达感谢。”
来自2023年的毕业生 Cindy(毕业于新加坡UWC世界联合书院)
“时光飞逝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半。我依然记得在ILC的办公室里,听着我的IB科目老师们 和我的十分钟会议 ,关于我的IB预估分成绩。32分对于心高气傲、觉得不学习依然能取得好 成绩的我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我仍然记得那种对未来的希望一下子就磨灭了的感受。准确说,我好像看不清我的未来在哪里。
我真心希望我的学弟学妹 ,或是考试失利亦或是没有被自己的梦校录取 ,要相信诸如predicted score或一封rejection letter此类并不意味着你没有价值或你的努力没有意义。不是 “灌鸡汤”,但是请记住Your hard work will pay off one day - the best is yet to come。这句话 也是在这两年间一直激励着我的一句话。
坏情绪是不会改变预估分的,摆烂更是下下策。然而亡羊补牢 ,未为晚也。我当下的第一个 决定是gap year ,并在这之前考出一个漂亮的final ,同时重新调整申请大学的策略。我不再 去一味地看着“名校”,哪怕意识到自己的平庸甚至“差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是只有“赤裸的”才是现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给自己安排的复习计划 ,同时给自己无数次的做心 理建设。哪怕我知道就算我再努力的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去学欠下的内容也可能不会make a difference ,但是我已经没有退路和余地了。我意识到了在家里我定会效率低下 ,于 是那几个月的我基本上每一个周末 ,每一次放学之后,都会出现在新加坡National Library学 习 ,并且不到晚上关门赶我走我绝对不走。我当时特别喜欢记录我的学习成果 ,因为这会让 我充满动力===though每一天起早贪黑真的很累。
真实的付出,也让我最后取得了38分的IB成绩。这依然不算一个优秀的成绩-但是相比起32的 预估分,实在是让人能看的顺眼许多。”
来自2024年的毕业生 Rose(毕业于新加坡UWC世界联合书院)
“回顾这三年,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感觉我变了好多。尤其是在与人的交往沟通上,从一开始 的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与老师同学有过多的交流,到现在能够变得更加自如,也更加愿 意分享。其实某一方面也得益于我的英语有在进步。记得十二年级出IB预估分的时候,商业 老师说你真的应该回头看看你十一年级刚始写的论文,这一年你有多大的进步。无论是写 作还是口语,这些都是让我逐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加自信。但是其实回头来看,我也没 有变,只是我真的很幸运地遇到了很好的平台。在新加坡UWCSEA,我所遇到的一切似乎都 是我之前难以想象的。能够遇到来自这么多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同学和老师,能够参与 到大型的活动、募捐,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也遇到了很多能够有共同话题的老师同学们。
特别特别感谢益玲阿姨三年的陪伴和帮助,记得毕业前我们最后一起吃饭的时候,您问我会 用哪个词语去形容您,我想了好久好久。于我来说,益玲阿姨不只是能够在很多事务上帮助 我,更是一种随时身边能有依靠的感觉。记得有两次很晚的时候,阿姨甚至还能够赶来学校 帮我解决问题。有的时候,好像能够被搂紧在益玲阿姨的怀里,什么问题都能够被迎刃而解 了。这样的无私和爱,很多时候能够给我很强的力量 ,支持着我向前。
我真实的、真切的、真正的享受这三年的时光 ,爱这段我疯狂汲取新知识和看到世界的过 程,也是意外地发现,自己似乎特别适合和喜欢这样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一切回到起点,我还是会选择这一趟旅程。哪怕曾有短暂的疑惑和迷茫 ,但是我忠于自己的勇敢和选择 ,不把 命运托付给别人,所以谁都不会背叛我。毕业那晚,我收到了十年级始前,写给高中毕业 的自己的信。发现自己当时写下的计划,许下的愿望,都有在被好好实现。也许,未来,谁 也做不到准确预测 ,我相信我努力做的每一步,会为未知的可能性埋下一些伏笔。 当时间缝 隙中的证据出现在面前,我真的身处在当时自己幻想的未来里。这三年,真的有在好好生活,好好成长,好好完成当时的心愿。”